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四种“履职尽责”工作模式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为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学法知法和懂法“、“宣传排查加释法”、“受理案件要依法”、“案件调处会用法”的四种履职尽责工作模式,加快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一、学法知法和懂法。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的快速发展,征地拆迁和金融领域一些矛盾随之凸显,征地拆迁、土地纠纷、涉房地产、涉法涉诉、涉众利益、欠薪工伤等案件纠纷较多。如果信访干部对政策和法律法规把握不准,就无法给信访群众提供合理的解释。太平街道以“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精神为指引,把干部学法知法和懂法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前置条件,每年都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坚决做到从源头上遏制信访问题的发生。
二、排查宣传加释法。太平街道突出“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坚持开展群众诉求“一站式”矛盾纠纷办理模式。推进“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活动,充分发挥55名专职网格员及政法力量等到街道的55个网格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在做好来信、网信、来电、来访的工作基础上,通过“网格走访”“微信群倾听”等方式通过拓宽信访渠道,主动倾听群众诉求。当接到群众反映问题后迅速确定问题类型,按照网格分派信访专干、网格员等共同参与,调查清楚矛盾原委,向群众阐明相关政策法规,给予合理合规合法的处置,多管齐下,有效化解群众误解和上访动机,确保矛盾纠纷不升级、不恶化。
三、受理案件要依法。太平街道优化了街道综治中心的硬件设施,整合信访接待室、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资源,严格按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落实了“九室一厅三站一平台”,并充实信访工作人员,做到依法进行登记、甄别、引导、告知,切实做到“三个不予受理”“两个不再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确保群众遇事有人、说事有地。同时街道综治中心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所等部门建立“到村下访”工作机制,确保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解释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到位,违法信访依法处理的“三到位一处理”机制。
四、案件调处会用法。太平街道对标《信访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并通过“说事评理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模式,充分发挥“法官驿站”的法官、司法所、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矛盾,分类施策,有序化解。针对信访事项,科学分类为建议意见类、检举控告类、申诉求决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按时处理到位。
信访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太平街道每一名信访工作人员都将耐心倾听群众呼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履职尽责”地让信访工作充满人情味。